本标准非等效采用ISO/IEC 18004:2000《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——条码符号技术规范——QR码》。OR码是矩阵式二维码,它是由正方形模块排列于正方形图形中,其中还包括位于符号的三个角的唯一的定伴图形,它可帮助确定符号的位置、尺寸和倾斜度。QR码的尺寸范围较大,并且提供4级纠错。其模块宽度由用户根据应用的条件确定。
本标准根据我国二维码的应用现状,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,对ISO/IEC 18004进行了取舍和补充完善。ISO/IEC 18004中规定的QR码符号有模式1符号和模式2符号两种符号模式,考虑到QR码模式1符号是QR码的最初规范,模式2符号是QR码的增强形式,模式2符号与模式1符号相比,增加了许多新的特性,而且ISO/IEC 18004标准推荐在新的和开放的系统中使用模式2符号,因此本标准仅规定了ISO/IEC 18004 标准中QR码模式2符号码编码、符号结构和尺寸、参考译码算法等技术要求,舍弃了QR码模式1符号的相关内容。删除了国际标准中的第14章:自动鉴别能力、附录J(提示的附录):自动鉴别以及附录M(提示的附录):QR码模式1符号特性的内容。为便于本标准在我国的推广应用,用特定的扩展ASCII字符集代替原标准中的JIS 0201字符集。用中国汉字数据表示模式代替了ISO/IEC 18004 中日本汉字表示模式的内容,提高了中国汉字的二维码表示效率,满足了用二维条码表示汉字的需求,从而保证了本标准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。
本标准的附录A、附录B、附录C、附录D、附录E和附录F是标准的附录;
本标准的附录G、附录H、附录I、附录J、附录K是提示的附录。
本标准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提出并归口。
本标准起草单位:中国物品编码中心。
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张成海、郭卫华、罗秋科、黄燕滨、赵楠。